毕业生补贴助力打造高质量就业格局

2021-08-19 14:55: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通过梳理各地人力社保部门的政策发现,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的地方给予毕业生一次就业补贴,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给予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补贴最高可达3万元。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背后,是各地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出台利好措施,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从满足租房需求、实施专项帮扶、给予创业补贴等层面,构建了保障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立体格局。

例如,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万人计划”人才限价商品住房;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也发文扶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举措恰逢其时,在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难题的同时,也打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应该看到,不管是出台多项促就业政策,还是发放高额度的就业补贴,最终目的都是留住人才,让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早日融入城市,发挥所长。在现代化建设迈入新征程的社会背景下,人才已经成为城市之间竞争的主要着力点。而且,当下的人才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较量,还包括能否为人才提供适合的岗位、全面的服务、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城市本身的行业产业是否有发展后劲,能否给予人才足够的用武之地。

因此,留住人才,让优秀大学毕业生安家落户,安心就业创业,是各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做的必要举措,也是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从现实来看,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一次就业补贴,的确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并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对此,大学毕业生有必要认真了解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按照具体要求和流程提出申请,无疑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快速渡过难关,尽快融入城市,实现职业规划。

如果一个地方的财力有限,无法给予更多毕业生丰厚的就业补贴,是不是意味着无所作为?其实不然,有就业补贴固然好,没有就业补贴可以在其他软件层面下功夫。毕竟能否留得住人才,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主要在于一个地方的文化认同、发展空间、政策环境等综合实力。从长远看,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多地体现在那些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层面,如是否有公的竞争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完善的公共服务、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等。二、三线城市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不断打磨、完善,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服务,在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保护毕业生劳动权益、提高就业服务培训上发力,想方设法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乃至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各地在这些方面达成共识,精准发力,不仅能有效化解当前较大的就业压力,也能吸引广大毕业生踊跃前来就业创业,无形中发挥了人才集聚效应,也优化了地方未来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