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赛区历时六年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由蓝图变成现实

2022-02-15 19:38:18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2月15日讯(记者 刘维佳)2月15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延庆区副区长颛孙永麒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赛区历时六年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由蓝图变成现实。

颛孙永麒指出,延庆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着力打造天蓝水清土净生态美的城市新面貌,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品牌称号。

据悉,2021年,延庆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再创新低,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降尘量2.9吨/平方公里·月,实现全市“双第一”,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河湖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位回升超3米,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森林覆盖率增至61.7%,陆生野生动物达到452种,是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两年保持优等级。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赛区以‘绿色办奥’理念为指导,将‘两山理念’贯穿场馆建设全过程,生态保护与冬奥工程建设一体化推进,历时六年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核心设计理念由蓝图变成现实。”颛孙永麒说。

对此,颛孙永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生态修复方面,由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18位教授组成顾问团,完成赛区及周边2000公顷范围内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全程监督指导完成赛区216万㎡的生态修复工作。

在植物保护方面,坚持“避让第一、就地保护”原则,对于确实无法避让的,依据“近地、迁地保护”原则,建设就地保护区5处,原地保护树木313棵;近地、迁地保护地4处,移植灌草1.1万株,移植乔木2.4万株。

在动物保护方面,通畅野生动物通道,恢复动物栖息地,及时收容救治野生动物。2021年,延庆区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猪、狗獾、斑羚等野生动物照片和视频1.4万余张(条),其中监测到兽类11种,鸟类18种,较2019年分别增加了1种和6种。

在绿色低碳方面,赛区内的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场馆全部由绿色100%电力供应;200多辆氢能源大巴车投入到赛时交通服务保障中,这些车辆也将作为绿色冬奥遗产服务城市公共交通。

在经济发展方面,延庆区着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致力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文化旅游方面擦亮生态底色,冬奥、世园、长城三张“金名片”联动,做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此外,一批国际品牌酒店集聚,民宿快速健康发展,获评首批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突出生态友好,构建“一核四区”空间格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园艺、体育科技、无人机产业集聚企业近千家、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20家,氢能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获评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在农业农村方面,着眼生态惠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全区休闲农业星级园区37家,创立全市首个农产品公用品牌“妫水农耕”,《延庆区聚焦特色园艺引领发展生态旅游》案例入选全国首批“两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颛孙永麒表示,下一步,延庆区将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本底全面提升。同时,将实现“碳中和”作为延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积极探索并深化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以优质生态环境保障奥运盛会,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打造“两山”转化示范标杆,接续奋斗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