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

2021-09-08 15:09:44    来源:工人日报

山东潍坊青州市实验小学何淄凡的“假期最后一课”是在博物馆度过的。8月29日一早,妈妈就带她来到青州市博物馆。龙兴寺佛教造像、瓷器及标本,香山汉墓出土文物……何淄凡一边看,一边问这问那。

刚过去的暑期,“到博物馆度假”成为齐鲁大地热门现象。而博物馆受热捧的背后,是山东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文化大省,山东文化遗产资源丰厚,可供传承利用的空间大,保护压力也大。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山东用特别重视的态度、敢啃“硬骨头”的干劲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助推文物说话、历史发声。

▲山东文物修复人员在进行工作展示

涉及文物,容不得丁点儿差错

8月28日是个周六。这天上午,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没有休息,而是带着局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到奎文区潍县东关城墙进行调研。其间,他先后到奎文门、通济门、潍县战役攻城点和古炮台等文物建筑查看。权文松说,涉及文物,容不得丁点儿差错。未来,潍坊计划将“古城印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规划建设潍县城墙文化公园。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潍坊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099处。年来,随着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地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潍坊市国有建设用地年均土地供应量约3000万方米,工程建设前大都未经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存在着履行考古手续不全、责任不严、执法监管难度大、部分项目施工造成地下文物破坏等系列问题。

同样在8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建立基本建设考古制度,推动“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落实,破除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

过去5年,山东各级党委政府树牢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履行好文物部门监管责任,织密扎紧安全网络;深入开展法人违法专项整治,实施“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始终保持对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同时,山东推动工作力量向市县文保单位倾斜,加强预防保护,注重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完善“四有”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和安全防护能力。

综合利用,融入城乡发展大空间

8月30日,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共同发布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中国济南市与温州市、日本大分县、韩国庆州市被授牌“东亚文化之都”。

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介绍,济南是儒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素有“海右名郡、天下泉城”的美誉。作为钟灵毓秀、文脉绵长、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潇洒似江南”的自然风貌、辉煌灿烂的文明瑰宝和“说不尽、无穷好”的历史遗产。

年来,济南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站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文化济南”的战略高度,系统谋划文物保护,制定出台《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科学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等规划,擘画新时代济南文物事业发展蓝图。

特别是文物“活”起来领域,济南大力实施“文物+”战略,努力让静态文物“活”起来,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载体支撑。这几年,济南注重将文物工作与教育互动。精心打造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曲山艺海博物馆、蔡公时纪念馆、老舍纪念馆、胶济铁路陈列馆等特色“文化客厅”,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党建活动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同时注重科技赋能文物工作,整合全市各级文保单位、馆藏文物、考古现场等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台建设,打造“云上博物馆”,推动6.5万余件(套)可移动文物实现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增强历史文物的穿透力和参观者的体验感。

枣庄滕州市则将更多目光放在文物事业直接惠民利民上。比如滕州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提升城市品质结合起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北医院-北大洋楼旧址实施修复,同步建设城市历史变迁图片展馆,打造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题公园;把文物保护利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全省首个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试点工作,建成大韩村乡村文物展示馆等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场馆12处,丰富了乡村游的历史文化内涵。

坚守根本,让特色成为地方底色

过去几年,山东一方面深化文博场馆内涵建设,着力完善设施功能、丰富产品供给,把文博场馆打造成为有品位、有体验、有温度的“文化客厅”;另一方面提升文物资源开放水,推动尚未开放的文保单位实现局部或定时开放,有条件的积极探索夜间开放。同时,部分文物资源富集的地市或者县区,积极开展文物流动展览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提升馆藏文物展出率。

文化遗产既有传承千年始终未脱离民众视野的,也有深埋地下“暗自思考”数百年的。后者的重见天日或者跨越时空与现代民众交流,多亏了考古人员的努力。年来,山东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两城镇遗址等考古工程,开展东湖、威海湾等水下考古工程,启动水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公布首批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取得一批成果。山东同时提出,2025年将建成20个国家及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山东还注重用学术支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比如,全省实施一批考古课题研究,组织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齐鲁文化考古学研究等“考古中国”课题。加强山东史前考古,为实证中华文明史作出山东贡献。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透露,“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文物执法人员,保持队伍稳定。深化文博事业单位人事和职称制度改革,通过合作交流、办学培训、引进培养、实锻炼等,培养考古、文物鉴定、文物修复等急需紧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