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15:11:23 来源:工人日报
剪纸和农民画在陕西安塞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坚实的群众基础。1986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993年又被命名为“剪纸之乡”……
小康圆梦少不了文化的支撑,特别是这一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及产业价值时。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积极落实文化和旅游的相关政策,在建设文化强区的同时,不忘利用民间艺术、非遗技艺的力量,引领人民走上致富的小康路,以剪纸和农民画为代表的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创收。
用一技之长打开致富之门
“我们从小跟着母亲和周围的人学习剪纸和农民画,对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经济和就业的保证,也成为我们事业起航的力量之源。”剪纸艺人白菲菲表示。
安塞剪纸和农民画的发展不仅成为全区百姓的自觉文化行为,也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安塞剪纸和农民画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创作群体,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10多岁,主要分布在安塞区8镇3个街道办事处,有民间艺人千余人,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剪纸,以前太忙了,没有时间画一画、剪一剪,现在孩子们都大了,我也可以重新拾起我的爱好,好好学一学。”不久前参加当地免费剪纸培训班的姬文艳表示,要认真学习、用心领悟,早些把自己的作品变成商品。
安塞的剪纸和农民画不仅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更重要的是为百姓带来实惠。当地文化馆每年定期举办公益性剪纸和农民画培训班,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人们参与其中,通过掌握一技之长,为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致富小康路上不掉队,安塞区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强化自身主导和引导作用,积极为有基础、有队伍、有作品的剪纸和农民画村引入先进经验,帮助这些村发展创作队伍,提高作品质量,当好产品进入旅游与交易市场的红娘。当地陆续成立剪纸和农民画合作社和工作室,以传承人带头、抱团作业打出组合拳,吸纳低收入家庭人员,帮助他们创业、增收、致富,朝着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前行。
如今,安塞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剪纸或绘画,剪纸和绘画也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为当地带来声誉的同时,也为家庭带来可观收益。不断发展壮大的安塞剪纸和农民画创作人才,形成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队伍。
让传统技艺更具时代特色
在安塞区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引导下,农民画作者紧紧围绕黄土文化、红色文化、“三农”新气象等一系列题材进行创作,不断提升作品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让剪纸和农民画更具时代特色。
“我们开发了以安塞传统剪纸和农民画为主题的丝巾礼盒、靠垫、手提包等,比如将代表安塞文化的打腰鼓图画印到丝巾上,既宣传了安塞独有的文化,也扩展了销路。只有不断提升艺术水准,才能更受消费者喜欢。”安塞王西安手工艺品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胡晓珊表示。
近年来,艺人们纷纷结合传统技艺,开发和剪纸、农民画相关的文创产品。目前,有的作者已经开发出带有剪纸和农民画图案的遮阳伞、丝巾、桌布、冰箱贴、布包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剪纸和农民画不仅提升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品位,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农村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情怀。”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全区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助力文旅事业蒸蒸日上,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文旅发展树起鲜明旗帜
“安塞的民俗文化气氛浓厚,我体验了剪纸,还购买了一些准备带回去送亲朋好友。”一位来安塞旅游的北京游客表示,当地的剪纸和农民画极具地域特色,让人一看见就想到安塞文化。
目前,安塞区积极探寻和总结文旅融合在小康致富路上的经验,使其真正、持续成为文化致富的重要抓手。安塞区大力发展当地文化和旅游,将剪纸和农民画元素渗透到安塞区的大街小巷,用剪纸雕塑装饰景区窑洞和建筑墙壁,使外来游客一到安塞就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比如,在大力发展窑洞住宿的同时,安塞积极引入民俗体验项目,让民间艺人进驻民俗村镇,让游客在感受陕北黄土风情之时,也能动手跟着艺人学习剪纸和绘制农民画。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安塞积极探寻文化致富创新路径,让传统技艺绽放出激动人心的产业魅力。目前,以安塞剪纸和农民画为代表的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生命力不断彰显,铺就了来自传统又与当代无缝对接的致富路。
此外,安塞还是“腰鼓之乡”“民歌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以剪纸、绘画、腰鼓、民歌、曲艺五大艺术品类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是全国少有、陕西唯一拥有五张文化名片的县区。凭借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安塞正在让民间技艺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