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16:30:35 来源:工人日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大力引才、聚才、育才,努力推动人才和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奏响人才振兴交响曲,激活人才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初见成效。
以明朗前奏营造敬才重才气氛。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引才育才工作同全区发展相结合,成立人才项目招商组,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出“人才19条”政策措施,强化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盘活了现有人才的合理使用,通过政策“指挥棒”把人才引进、使用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同推进,让各类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添活力、显实力。
以全区338个村居及各重点高中为联络点,梳理全区各领域优秀人才,建立了4378人的乡贤人才信息库,并成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取得密切联系,加强对人才资源的掌控力度。
同时,联络人及时向重要人才传递惠才政策,吸引人才回归乡土、回馈淮安。在党员发展和“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工作中加大对人才的倾斜力度,确保人才占比。对在乡村振兴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加大宣传,作出表彰,并推荐其参加更高层次推优工作,提升人才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就感、使命感。
以多重间奏扩展引才引智方向。从三个角度入手,推动引才引智工作。从产业发展角度入手,该区流均镇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先后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本土企业鼎丰米业成功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立桃、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辉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胡标林等多名博士团队科技人才,共同创办江苏硒米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流均富硒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插上了人才翅膀。
“鼎丰米业年产6万吨大米,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但在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上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流均镇党委书记张国风介绍,自从引进三位高层次人才后,成功开发出富硒大米产业链,流均富硒大米身价猛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将更大更宽广。
从后备干部培养角度入手,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广发“人才征集令”,大面积招贤纳才,公开选拔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人选,不作户籍限制、不设额外门槛,鼓励全国各地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奔赴流均大展身手、共建美丽新乡村。
从地理分布特色宣传角度入手。流均镇有“水乡明珠”的美誉,在荷藕种植、水产养殖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为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及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区精心制作宣传手册、宣传视频等,通过线下发放、线上推广等方式,吸纳发展方向一致的人才来淮投资发展。
以浓郁尾奏提升育才成才水准。立足区情实际,整合培训资源,对本土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力量加大培育力度。一方面,邀请引进人才作为教导员,先后邀请区委党校教授、上级部门领导为新任村居“两委”干部开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讲座,指导镇、村干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采取“人才+项目+基地”模式,实施一批重点人才发展项目,通过花卉产业人才培训及产品研发、农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项目的实施,有效辐射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邀请南农大、扬大及本地高校、农技推广机构的专家开办荷藕种植、水产养殖、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电商培训班37期,实现全区6600余名种植养殖等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全覆盖,拓宽了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有力带动了本地荷藕种植和水产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优势,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促使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探索“党建+人才”共建模式,在全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中加大示范点建设力度,不断拓展人才工作领域,强化人才工作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