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13:58:24 来源:大J小D
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当好妈妈,更当好自己~
昨天的文章底下,有老朋友问起, 娃学校无效作业特别多,每天要写到11点半,要怎么办?
(资料图片)
不瞒你们说,在我家,这种情况,我都是带头帮女儿逃作业的
01
第一次完不成的作业
记得小D刚回国上小学一年级那会儿,她中文写字比较差,有一次课堂默写错了4个字,老师就要求回家订正,每1个字大概要写个50遍。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这个订正要求时,自己是分裂的。
就下意识说,“要订正那么多啊,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哦?没想到小D还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的,我肯定可以!”
第一个错别字,她还真的抄满了一页,虽然后半部分的抄写明显已经有一点走样了。我在一旁观察,她后面的抄写形成了一种惯性,并不如一开始那样每一笔都很用心。
到第二个字的时候,她明显已经有点烦躁了,从她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来,扭动多了,分心的小动作也多了起来,抄写也开始摸鱼了。
这时候我就干预了,及时打断了她,提议咱们先停一下,伸展一下身体,喝口水再继续。
再次开始的时候,我就给了她一个替换建议,咱们这样,先把每个字都订正10次(也就是两行)。订正完后,如果你能自己写出来,而且写对了,咱们今天就不用继续往下写了。
孩子永远能很快捕捉到“对她有利“的信息,本来都快蔫了的小D,立马来劲了。果然抄写了10遍后,自己可以独立写出来,而且写对了。
我当然说话算话,语文订正作业就结束了。接下来完成阅读,那天的作业就完成了。
小D那乐呵乐呵自己去玩了。剩下我这个老母亲在那里犯愁——该怎么和老师交代。
后来我决定在小D的写字练习册上贴个便签纸,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XX老师,您好
昨天我在陪伴小D进行错字订正,她认真抄写订正10遍后,已经可以独立正确书写这四个错别字了,因此我就没要求她继续进行抄写订正。
特此说明,谢谢老师的理解。
01
后面的故事
第二天,倒是波澜不惊过去了,但故事并没结束。
一方面,小D写字的确存在落后的,老师也明示暗示过,就是父母有点“宠”,该完成的作业量没完成。
另一方面,小D也得到了反馈(批评),开始在意“完成”作业,听老师的话这件事了。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总是写张条子就完成这件事,而需要把我怎么想的,和老师、和小D说清楚。
后来,我仍然是坚定地对超出小D心理/能力负荷的,重复机械的作业说不的。但我会多做两件事。
第一:日常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分享我们在家的辅导计划,指出小D的难处,和她循序渐进的进步。
后来跟语文老师熟了,他也跟我说,其实孩子不完成作业,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家长不上心,在看到我真诚地沟通,他知道这个妈妈不是放任,是有自己的规划的。
第二件事,就是如何应对小D,杜绝她以后遇到事情就逃避,反正父母可以兜底的心态。
思考过后,我每次替小D扛事儿的时候,都会和她多说几句,基本上的内容就涵盖下面的意思:
1、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也不是妈妈的。
订正是为了帮助我们纠正学习错误,更好地掌握。已经掌握了,那就可以减少量。就像妈妈一直和你说的,高效率完成作业,就能赢得更多玩耍时间。
-- 这是强调责任权
2、老师和我说,你的同学们一般抄写完这些字一页,也能写得又快又好的。
但你还在努力中,现在做不到又快又好。所以咱们减少一点量,但确保每个字都是认真写的。
我们暂时比同学们落后了一点,那就每天在家额外练习写字,咱们慢慢地争取可以做到“又快又好,你也不发脾气”。
-- 这是解释老师的动机,强调了对她的目标
3、虽然是这样,你没完成作业也是事实。
这件事,妈妈和你需要去和老师说明的。如果老师批评我们,妈妈和你一起接受批评。
-- 这是解释清楚了“为什么不做“,但也承担“没做完”的后果。
我写给老师的便签纸,小D会看到。老师后面相关的微信反馈,我也会及时告诉小D,包括我是怎么和老师沟通的。
这整个过程都是透明的,小D完全了解,也就更加清楚了,妈妈为什么这么做的动机。
因为所有沟通信息的关键词都是指向一点,我和老师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进步,我们也看到她的难处,更加看到她的进步。
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在哪里,孩子也自然会关注哪里。
虽然我们好多次没完成作业,但小D几乎很少出现投机取巧的心态,反而很认真地对待写字这件事。
03
我的反思
自从小D开始有作业后,我就在思考,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我的个人答案是:
1、符合“记忆曲线”的特点,进行巩固强化 ;
2、是复习而不是拔高/提前学(个人教育观);
3、赋能学习动力,我又会了,我又做到了;
解读一下就是,我认可作业存在的必要性,但我坚决反对超出能力的作业内容,和激发“厌学”的作业数量。
这是我个人的教育观,我看女儿作业的标准就是这三点,但凡我看到小D的作业不符合这三点的,我就会上手干预。
但我也深刻地知道,老师有老师的不容易,我这么做,并不是要和老师对着干。
因此虽然处理得不完美,但我都会很真诚地和老师沟通,我这么做的目的,包括我们在家额外做了什么。
这其实也是我想让小D看到的家校合作,包括她以后走上社会,任何事情,好好沟通,保持善意地沟通,都能有好的解决方案。
我写了3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