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2站:嘉峪关探丝路“古今合鸣”_当前热文

2023-04-28 22:45: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24日,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左一)参观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 李亚龙 摄图为到访者参观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被《“中国薯都”定西》作品吸引。 张婧 摄图为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吸引参观者。 李亚龙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8日电 (闫姣 魏建军)“看完展览,对我有一些启迪,我们科技创新也是这样,需要将不同的资源组合起来。”甘肃嘉峪关市科技局副局长王耀山说,此次展览和地方实际生活结合了起来,不管参观者层次高低都能欣赏。

4月24日至28日,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2站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开展,通过“新闻+古诗词”“新闻+书法”“新闻+绘画”创意传播的方式,呈现甘肃地域特色景象,讲述陇原故事。

“这是一种培训,让我耳目一新。”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观看展览后表示,这是以干代训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一种美,美的东西就是能够形成共鸣”。同时,他分享了三个体会。


【资料图】

一是有创新。新闻作品和传统文化、书法、绘画、摄影等方面结合起来,雅俗共赏,是媒体宣传的巧妙融合。

二是有启发。展览内容很丰富,细心品味每一个专题,对参观者来说,是一种学习。比如,每周拟定一个主题,选一个主题词,以丰富的知识积累描绘得让大家都能认可。

三是内容创作和《读者》的插图有异曲同工之处。刘永升此前任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他举例说,《读者》杂志所有插图都是原创,编辑部把一篇文章选好后,邀请画家根据文章内容创作插图。这样一来,所有的文章与插图,是一种很融洽的搭配。

此次联合展的作品创作耗时一年,分为《每周一词》《周周有画》《二十四节气》《影像作品》《国际传播》五个篇章,由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联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巴子画话等机构和业界人士,邀请全国多位书法家和绘画师结合中新社日常采写的新闻作品,探索创新报道和传统书画艺术的融合表达。

其中,第一篇章《每周一词》的创作过程是,当周围绕一个新闻选题开展采访报道的同时,拟定一句诗词或谚语或俗语,并邀请书法爱好者进行书写,周末再推出“新闻+”融合报道。

主办方表示,书法延伸了新闻的意识,同时,通过新闻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以事解诗;绘画,又赋予了传统形象新的艺术生命。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外界认识甘肃的时候,能有一些古今合鸣的仪式感。

令参观者马巧玲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定西市农民在地里手拿马铃薯的图片。她说,特别想带孩子来看展,“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不知道背后有哪些人默默付出,要让孩子们看看甘肃的过去和发展。”她建议,此类展览走进校园很有必要,非常有教育意义。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是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魏晋文化的富集区,常有游客慕名而来。展览期间,来自新疆、四川等地的游客参观后表示,对首次来甘肃的人,该展览能全方位展示甘肃文化、生态、农特产等,能增进对甘肃的了解。

此次联合展由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甘肃分公司承办,嘉峪关市委宣传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协办。嘉峪关第2站展览结束后,还将赴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定西、庆阳、陇南等剩余12个市州,以及兰州新区展出,历时108天。(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