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14:10:13 来源:中国吉林网
开栏语:
当G331吉林段的车轮碾过边境的壮美画卷,当沈白高铁的流线穿梭过长白的林海雪原,吉林交通版图迎来历史性“双线”时刻!一条以“风景道”串联起边境的无限风光,一条以“快速路”打通区域协同的发展脉络,它们打破时空阻隔,汇聚起振兴的强劲势能,正让吉林的每一寸土地都迸发新的机遇。即日起,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推出《向着吉林,吉刻出发!——G331吉林段&沈白高铁通车》专栏,带您见证这两条交通干线如何携手为吉林振兴突破按下“加速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集安市浑江口大桥到珲春市兰家趟子,绵延1240公里的G331吉林段,正以“精修”与“焕新”实现从“通”到“优”的跨越。面对边境山区冬寒夏雨的复杂气候,施工团队以技术创新破局,用绿色理念赋能,让这条边境公路既成 “畅行路”,更变 “风景道”,为吉林交旅融合与振兴注入新活力。
9月7日,G331项目吉林段06标段沥青主线铺设施工圆满完成。
9月15日,G331项目吉林段白山地区干沟子至长白段实现贯通,两江隧道路面工程也同步完工通车……
一个个好消息传来!
刚刚通车,就有司机感慨:“以前冬滑夏洼,现在啥天气开着都踏实。”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源于施工团队对气候难题的精准破解。冬季严寒时,通化地区集安市浑江口至二道砬子路面改造工程中,建设者创新采用“暖棚法施工+精准配比防冻剂”,让工程进度不受阻。
夏季多雨,白山市十二道沟至干沟子段引入2厘米超薄罩面技术,抗滑性能优异,雨天行车更安全,且 “当天铺设当天通小车”,最大程度减少对村民出行的影响。
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中,建设团队始终在 “品质保障” 与 “生态保护” 间寻找最优解。白山市境内错草至临江段旧路改造时,高频共振路面碎石化技术大显身手 —— 原本破损的旧水泥路面被精准破碎成均匀碎石层,这些 “废料” 摇身一变成为新路面的基层原料。仅 2.7 公里的改造路段,不仅省去了旧料清运的成本,还直接节约近百万元建设资金,实现 “变废为宝”。而在集安至下套段,采用纤维微表处施工,搭配沥青铣刨材料再生技术,不仅延长路面寿命3至5年,也让公路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
干沟子至长白段,地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线路全长34.832公里,起始于松长高速十五道沟出口,途经金华乡、南尖头村等重要村镇,终点位于长白县高速出口。项目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40公里,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7米。两江隧道改造工程施工内容涵盖了路面改造和桥涵隧道的全面升级,包括拆建桥梁3座、涵洞3道,维修桥梁3座、涵洞32道、隧道2座以及棚洞7座。该路段多为临水临崖地形,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作业面有限、多项工程交叉施工、车流量较大等诸多难题。面对考验,项目部统筹安排,科学确定施工计划,采取“分段施工、错峰导流”的科学方案,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品质提升不仅解决了“走得畅”的问题,更为“走得美”“走得值”奠定基础。如今的G331吉林段,每一段路都是“风景底色”,每一处细节都为交旅融合“加分”。
路面平整了,“公路即风景”的理念得以落地。高森林覆盖率让公路穿行于“天然氧吧”,沿途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被串联成线,走到哪儿,都能拍出美景。尤其是秋季的五花山色,更是漂亮又大气。不仅如此,沿途的高句丽遗址的斑驳城墙、渤海国遗迹、朝鲜族村落……都因这条“优质路”而更易抵达。
从“修补老路”到“精修品质”,从“解决问题”到“焕新价值”,G331吉林段的品质升级之路,不仅是一条公路的蜕变,更是吉林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这条“品质公路”,正承载着游客的诗与远方,也让沿线群众出行方便的同时将迎来家门口的“旅游红利”,在吉林东部的大地上,续写着交旅融合、兴边富民的新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李易书 王涛
部分图片来源: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