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17:14:02 来源:荆楚网
(资料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绮书 徐临)“黑便”以为没事,险些错过治疗最佳时机。近日,武汉市武昌医院消化内科诊室里,前来复查的刘女士提起自己的病史还心有余悸。
今年 40 岁的刘女士,起初发现自己解黑便时并未在意,以为只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小问题。可随着时间推移,连续三天黑便次数逐渐增多,同时她明显感到身体乏力、气短,日常活动都变得吃力,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急忙前往家附近的武汉市武昌医院就诊。
接诊的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徐临了解病情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刘女士可能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为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建议她立即住院治疗。入院后,刘女士完善初步检查,结果显示她已处于中度贫血状态,这与持续的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为明确出血原因并及时止血,刘女士被紧急安排了内镜检查,镜下清晰地看到刘女士胃内存在一个 1.2cm的深凹溃疡灶,且创面仍在渗血。
针对刘女士的紧急情况,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帆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在胃镜下开展止血处理,成功控制住创面出血,同时留取溃疡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为后续诊断提供依据。经过消化内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刘女士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贫血状况也逐步改善,身体状态逐渐稳定。
然而,5 天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却给了刘女士及其家人沉重一击,结果显示该溃疡为胃黏膜内癌。面对这一 “晴天霹雳”,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对刘女士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幸运的是,她的癌症仍处于早期,存在手术根治的机会。随后,刘女士被转往肝胆胰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腺癌,部分呈印戒细胞癌,但因发现及时,未出现远端转移,这意味着她的远期预后良好,只要后续做好复查和护理,就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为何看似健康的刘女士会患上胃癌?“胃癌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习惯正是重要的‘催化剂’。”消化内科主任王珣解释,从临床数据和常见病因来看,长期饮食不规律是首要因素,很多人像刘女士一样,日常忙于工作或生活,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打乱了胃部的正常消化节律,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增加癌变风险。其次,高盐、腌制、熏烤类食物的长期摄入也不容忽视,这类食物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在胃内转化为致癌物质,长期刺激胃黏膜,诱发细胞癌变。除此之外,吸烟、饮酒也是胃癌的重要诱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酒精则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加速黏膜病变。
王珣提醒,胃癌早期症状隐匿,很容易被忽视,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做好胃癌防治,至关重要,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如40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史的人群,应将胃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建议每 1-2 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日常饮食要保持规律,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盐、腌制、熏烤、油炸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护胃黏膜。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胃部的持续伤害。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减少不良情绪对胃部健康的影响。
王珣强调,胃癌早期虽然症状不明显,但仍会有一些细微表现,除了刘女士出现的黑便,还可能伴有上腹部隐痛、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反酸、嗳气、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异常,切勿拖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因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