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经济学家杨坚:敢领金融研究风气之先的弄潮儿

2022-11-29 11:02:25    来源:福建侨报

华人经济学家杨坚:敢领金融研究风气之先的弄潮儿

今年以来,世界风云激荡,大宗商品行情潮起潮落。8月15至16日,闽籍著名学者杨坚教授组织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国际年会,吸引全球上百名顶尖学者和监管部门代表参会,就欧美通货膨胀形势下大宗商品市场趋势、挑战、监管等议题进行切磋交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大宗商品学界、业界和监管部门都在倾听年会发出的声音。


(资料图)

杨坚15岁考入名校,42岁担任终身正教授,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和摩根大通终身讲席教授。他被《经济日报》等央媒称为“国际知名金融专家”“著名经济学家”。作为50年来全球学术最高产的金融研究人员之一,他的论文获多项国际科研奖项,成果被全球数十家中英文媒体报道,触及五大洲。

海外拼搏 一路向前

杨坚,1970年出生于福州市闽清县,虽是山城,他的父母亲却是当时国内稀缺的大学毕业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下,进入闽清一中高中部后杨坚开启勤奋向上的学霸生涯,15岁时跳级提前一年高中毕业,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1990年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的1992年考回母校国际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他获得南开大学特等奖学金,完成后来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国际贸易法个人专著。1994年,他又成为南开大学获得中国经贸领域最高学术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的第一位学生。

1995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杨坚即获得全奖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攻读博士。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狠劲和拼劲,夜以继日勤奋学习,在英文版莽莽书山艰苦跋涉,茫茫学海奋力畅游,一年后因用功过度发生视网膜脱落,后幸得治愈。一向严厉的老师心痛之余,劝他放慢学习脚步。

他没有松劲,激活骨子里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基因,用不到四年半的时间,在1999年底攻取金融学硕士和农业经济学博士两个学位,还发表5篇论文。他的博士论文获得汤姆斯里克博士论文奖,发表后被哈佛等顶尖高校多名著名学者引用。2021年还被期货衍生品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评为过去40年引用最多的一篇经典文献。

2000年开始,杨坚在德州农工大学的一个分校找到了第一份全职工作—金融学助理教授。5年后破格升为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2007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2013年成为所在商学院当时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2014年他担任金融系系主任,开始行政工作。

2017年9月,杨坚的职业生涯真正进入了“无人区”。美国最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在经过长达近4年的全球招聘后,任命杨坚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首位终身讲席教授(J.P.Morgan Endowed Chair)和研究主任,成为华人之光。该中心是世界上唯一由摩根大通资助并冠名的高校实体研究中心,也是美国唯一一个综合研究大宗商品的中心。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从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来,由他领衔的中心研究工作在学界和业界都打出响亮名气,摩根大通研究中心国际年会被誉为大宗商品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之一,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们渴望在年会讲演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以此为荣。

严谨研究 敢为人先

宁静致远,潜心探索,杨坚在国际顶尖和主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70余篇论文,涉及国际金融、资产定价、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衍生产品等多个金融领域。根据美国社会科学科研网(SSRN)的排名,他名列1959年至2008年50年间全球最高产金融研究人员之一。他也被评为全球15名商品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之一,并跨界在首届房地产学术领导力排名中名列全球前30名。

在20多年科研生涯中,杨坚始终强调科学严谨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可用性。他的研究在学界产生显著影响。2003年,他和合作者在金融研究中创新性地把获图灵奖的人工智能方法和2011年获诺奖的计量分析框架巧妙结合取长补短。这项研究后来被收入重印在英国出版的《重要金融文献参考文集》(四卷本)中,与多位诺奖得主的经典文章同列一卷。他的论文还获得亚洲金融学会最优论文奖等十余项国际和全国性科研奖项,被诺奖得主和哈佛、剑桥大学等著名资深教授引用,并被美英等国众多高校的金融学、经济学的教科书讨论和参考。

有别于大多数同行,他的金融研究成果还被监管部门较多借鉴,纳入政策工具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政策报告,数十个国家的央行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的政策研究都引用参考他的研究。他还应邀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欧洲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监管机构做学术讲座,听众包括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美国白宫首席国际经济学家等。

业界人士也通过媒体报道了解杨坚的研究成果。他的论文、财经评论被路透社、彭博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20多个国家60多家知名媒体报道,传递到世界各地。

牵挂中国 促进交流

身在大洋彼岸,心怀故国桑梓,杨坚依然牵挂中国,在专业上与国内进行多方面交流。自2005年起,作为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杨坚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为博士生和部分青年教师讲授短期课程或做系列讲座,担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不少班上学生基于他所讲授的分析方法和内容,后来在国内外发表了中英文高水平论文,甚至包括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奖和中英文顶级期刊论文。在美国,他作为海外导师,接待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做访问学者或联合培养。如今,他教过的不少学生在985和211重点高校担任教授、副教授,成为业务中坚和学院领导。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杨坚走出象牙塔,游历东西方,跨界做学问。基于他的国际视野和对中国金融状况的学术研究,他为中国金融监管提供建言。针对2015年股灾和2016年初的股市熔断,杨坚曾应邀到央行和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分享他的建议和对策。2016年他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访问研究员,与时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合作,开展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这项为期一年的研究在2017年作为中国央行工作论文发表后,不仅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且为2018年~2020年中国政府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多项政策措施提供了直接的科学依据。2018年1月,《经济日报》推出防范金融风险系列报道,开篇把他作为第一位重点引用的专家。

近年来,杨坚努力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促进中外双向交流。他应邀在《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年第一期发表封面文章,旁征博引地向海外读者介绍评述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金融部分。他还促成中国期货业协会与美国多家国际投行之间进一步的业务交流。对于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对中国不公平的指责,杨坚也在不同的专业场合以公允的态度来分析解释。

杨坚相信,更多的东西方交流会带来更好的彼此了解,有益于中国和世界的共同福祉。(余子良 陈鸿鹏/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