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08:45:02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12月9日讯(记者 刘佳)“担心复课后,班中出现确诊病例,孩子被传染。”担心‘阳’后痊愈返校,被同学嫌弃。”随着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措施的发布,学校恢复线下教学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顾虑。在“阳”不再鲜见的今后,家长、师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对此,中国网记者采访了有过类似经历的学校、教师,以及行业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资料图片)
学生确诊后,非核心教师不必特别关注
今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一高三学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接到通知的当天凌晨,该学生被当地疾控中心送至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同时,其父母、同班师生也被转运至隔离点。
班主任王伟(化名)告诉中国网记者,该学生当时状况良好,除确诊前两天高烧外,在送至定点医院后的第二天便降温并好转。因正值高三冲刺阶段,该学生在症状基本稳定后,立即重回线上课堂,进行复习备考。在5天的在院治疗期间,该学生表现始终平稳。王伟也经常发信息问候他,其他教师也对他进行学科辅导。
在学生因确诊被封控或隔离时,教师应如何做?对此,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发展处副主任、资深心理教师李保松认为,教师应经常与学生沟通并问候,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科指导、帮助。在心理疏导方面,增加人际支持和温暖,帮助其创设健康成长所需的真实情境,提升其发展的专注力,同时,降低突发刺激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其发展的抗逆力。
痊愈复课后,校方可自主创设欢迎类仪式
对于曾被确诊的学生来说,他们及其家属最担心的是,在同学中被“孤立”,或是对其他师生的自责与内疚。2个月前,北京市海淀区另一所中学的暖心做法值得借鉴。
据校方介绍,当时校内个别学生因密接被集中隔离,学校因此暂时转为线上教学。“当时,老师和同学们心里的恐慌丝毫不亚于被确诊。”校内一名教师告诉中国网记者,结束隔离后,这几名学生重返校园。为了鼓励他们,也为稳定学校其他师生情绪,学校副校长带队,亲自为这些学生一一进行核酸检测,校长也在当日为他们配送午餐。“这一举动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这名教师说。
在防疫政策不断优化的今天,确诊病例出现在校园内的情况将不再少见。那么,如何对待痊愈后返校的师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蔺秀云建议,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带头,举行欢迎仪式,欢迎这类学生回归,通过开放接纳的积极态度,使同学们消除对被确诊痊愈同学孤立的状态。
让孩子稳定,首先要做个稳定的家长
家长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关键角色。蔺秀云直言,让孩子做到对新冠病毒泰然处之的第一步,首先是家长要有信心。家长要对新冠病毒有科学、正确的认识。其次,家长要给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其自身免疫力。另外,要采取积极措施去应对,做好防护。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被传染了,那么,被“孤立”的状态自然就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