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11:52:12 来源:中国网
12月19日,北京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432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当前北京市疫情快速发展,发烧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增加,对全市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救治资源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经过一段时间来的紧张调度、艰苦工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保障虽整体仍处在紧平衡状态,但已出现趋稳向好的明显态势。
对待患者不得拒运、拒诊、拒救
徐和建表示,救死扶伤是医疗机构的天职,任何情况下对待患者都不得拒运、不得拒诊、不得拒救。
【资料图】
“要聚焦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社区及时摸清底数,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备足急救转运力量,做好转运能力的转化。完善各流程衔接,确保重点人群如有突发情况能够迅速送医入院。入院后要围绕降低重症、减少病亡开展救治工作。坚持一病例一方案,让重症、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尽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徐和建说。
发热门诊排队尽可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由于发热患者就诊人次持续增加,北京因时因势及时动态调整医疗资源,快速增设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总数由94家迅速增加至1263家,其中二级以上30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0家,最大限度保障发热患者就医。
为进一步提升发热患者服务能力,北京市各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力挖潜,腾出院内区域,或搭建方舱、临时设施等,进一步扩大发热门诊服务区域,动员其他科室人员力量充实发热门诊服务队伍,动态调整发热门诊数量,将排队时间尽可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设置简易药房,满足单纯开药的患者需求,做到快诊快走、快速分流。此外,利用空置方舱医院或体育馆、展览馆等场地,转化设置发热患者服务点,方便发热患者就医,缓解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压力。
给予新冠症状互联网首诊价格和医保政策支持
屠志涛介绍,北京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目前,北京市可开展新冠症状互联网首诊并给予价格和医保政策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可在线提供新冠相关症状的首诊服务,按照线下医事服务费价格政策执行,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与线下报销标准一致。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药品第三方机构配送。推进医保在线支付功能,实现全程脱卡结算,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针对社会关注的院前急救问题,屠志涛介绍,目前,北京市院前急救工作总体平稳有序,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与高峰时相比略有下降,但仍持续处于高位。为保障市民就近开药和自我医疗需求,北京卫生健康部门加大与社区对接力度,派出医务人员开展巡回服务,就近解决发热患者就医开药需求,加快药品供应投放,着力解决群众现阶段线上线下药店购药难的问题,保障群众居家自我医疗药物需求,分流在医院单纯开药患者。
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按需拆零销售
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厚廷表示,适用于重症患者的用药优先配送至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相应专科医院,适用于儿童的剂型优先配送至设有儿科门诊的医疗机构,对于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严格要求按需拆零销售。
“药品是特殊商品,每种药品都有保质期,也有相应的功能主治,用药前要看清说明书,关注用法用量,尤其是儿童药品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请市民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药品。随着新一轮的医药物资产能和采购量的提升,目前个别防控药品短缺状况一定会根本好转。”王厚廷说。
尽快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徐和建强调,北京各区、各部门要继续深化细化具体化落实新十条政策,严防防控层层加码、固守僵化。要认真对照新十条,该取消的原有防控政策措施要坚决取消,该调整和优化的防控政策措施要迅速调整和优化,尽快实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取消到岗率和跨区流动限制,取消员工抵京“三天三检”要求,取消新十条要求外的复工复产场所核酸阴性证明查验;取消进口非冷链货品、散装散建、房屋中介、住宿服务、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级旅游景区、生产车间等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要求。位于地下密闭空间的酒吧、KTV、网吧、健身等场所恢复经营,恢复堂食,恢复各类宾馆酒店会议、培训、宴会(婚宴)的举办,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在京团队旅游、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新冠阳性患者自行居家7天后即可复工
谈及阳性感染者如何返岗复工,屠志涛表示,近期北京市大量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康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实际情况,为妥善做好感染者居家康复后的解除隔离和返岗复工工作,进一步优化防控政策,经组织疾控和临床专家研究论证,对于阳性感染者解除居家隔离建议如下:
对于居家隔离康复感染者自出现症状之日起,居家隔离须满7天。如居家隔离满7天时,未使用退烧药情况下,发热症状消退超过24小时,且其他症状好转,可解除隔离。如仍有发热症状,待发热症状消退超过24小时,且其他症状好转后,解除隔离。解除隔离后可返岗复工,无需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特殊行业和岗位的隔离康复和返岗要求,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编辑:赵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