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焦点!中国发布 | 增设非急救转运、预留病房床位、开展一小时等待考核……多地出台重症救护“绿色通道”

2022-12-29 11:58:30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12月29日讯(记者 刘佳)近期,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迎来疫情高峰,我国医疗系统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120急救热线呼入率激增、救护车辆及工作人手高负荷、病房床位紧张……医护等相关工作者压力倍增。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12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转发地方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函》(以下简称《院前急救工作函》),就相关工作作出细致的部署,多地政策也相继出台,通过增设非急救转运车辆、召集志愿接话员、预留病房床位等方式,为重症患者开通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扩容120电话线路 让“生命线”打得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院前急救工作函》中明确提出,各地要结合本地人口规模、年龄结构、新冠疫情进展情况,加大院前医疗急救车辆和人员配置力度,进一步扩容120电话线路,提高呼叫接听率和服务满足率。此外,鼓励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同时开设24小时日常咨询类和非急救电话专线、在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留言专栏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倡导非急救不拨打120。对此,各地因地制宜也纷纷出台落实政策。

北京市急救中心联动联通公司、首都医科大学等有关单位,连夜扩容交换机和电话线路,中继线已由240路扩容至720路,120调度席位已由50个增加至100个,同步增设30个云受理、30个云咨询,后续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可异地扩充坐席,确保120急救电话打得通。扩容后,120电话呼损(未接起的来电)由扩容前每24小时1000余个减少为零。12月23日,全市120共呼入电话13310次,呼入中继的电话已全部接起,分流咨询电话1988次,其中首医云咨询完成269次、分流席完成1719次咨询。在120急救接线之外,北京还设立救助转运电话,并倡导各社区(村)建立微信群。北京医学会开展答疑解惑和咨询工作,多种途径分流看病就医、政策咨询等电话。

上海市组织黄浦、徐汇、静安、长宁、虹口、普陀、杨浦等7个中心城区和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0余家市级医院组派麻醉科等临床医师支援市急救中心,目前调度席位已增至75席,较平日增加近3倍。上海市出台配套评审制度,对支援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参与2023、2024年度职称评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视同基层工作经历,视同完成2023、2024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江苏省根据日常呼入情况,科学分析研判,划定日常工作、超常工作量、特大工作量、超大工作量、极大工作量五个档次,设定调度员、调度席位的数量,以保证120急救电话及时呼入。

增设急救及非急救车辆 精准拓宽“生命线”

《院前急救工作函》中还提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医务人员、驾驶员、调度坐席等后备力量建设,以网络医院依托形成急救车辆、人员的机动力量,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在重症之外,国家卫健委倡导各地组建非急救患者转运工作专班,动员公交公司、第三方运输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

北京要求各区政府保留爱心车队、非急危重症转运车组,交通部门统筹社会运力,120调度指挥中心与滴滴平台建立信息对接,多种方式解决非急危重症看病就医交通工具需求。截至12月23日,全市120共完成派车任务5929次,同比增长178.62%、环比增长8.89%,其中急救派车率恢复至99.94%,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首都市民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各区非急危重症转运车组达到580个,有效减少了对120急救资源的挤占。

上海结合前期测算数据,有的放矢地细化急救和非急救车辆及工作人员的人数配比,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分级的救助计划。根据服务需求测算,要求配置总共623辆非急救转运用车。对于需要医生随车治疗的患者,由120负责转运;对于无需治疗仅需抬抱的患者,由各区转运专班负责,每车增派一名抬抱员协助非急救转运的患者;对无需抬抱的患者,引导使用出租车转运。目前,转运专班已逐步配置到位非急救转运车辆,向7个中心城区转运专班调拨一定数量特种车辆,解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需要抬抱的患者需求。据介绍,首批录用的驾驶员和担架员已上岗。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上海市已增加166个车组。

江苏省强化对重点人群的救助力度,保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有急救需求,第一时间回应。其中,常州市根据前期摸排,特别将老年人按“红黄绿”三个等级进行标注,分类管理。据数据显示,常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79万,其中实行红色标签(高风险)管理17.23万人,实行黄色标签(中风险)管理19.05万人,其余按绿色标签(一般人群)管理。目前先期将红色便签人员信息推送给市医疗急救中心,列入优先保障范围,一旦接到救助电话,实行优先派车、优先处置等服务。此外,江苏开展120急救车辆1小时等候医院考核。各市急救中心及时反馈院内等待交接情况,1小时内由各市卫生健康委负责调度协调,超出1小时由省卫生健康委调度协调,保证120急救车辆送达患者快速交接。

预留救助床位 打通“生命线”的最后一公里

《院前急救工作函》中强调,理顺急诊与院内收治流程,畅通急诊患者快速分诊收治通道,提升住院患者收治效率。各地通过预留床位、各医疗机构急诊科应开尽开等方式,护航“生命线”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要求全市二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诊区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各医疗机构急诊科应开尽开,保持24小时开诊。此外,要求在急诊、发热门诊配置足够的担架车和轮椅,确保急救、非急救转运车辆送达的患者能够及时转接,不得占用转运车辆及担架资源。

上海要求病房预留一定床位,优先收治有住院(留观)需求的急诊患者。全市10家急救中心各设置家庭医生专席1个,通过将家庭医生手机信息录入120调度系统予以识别,调度专席进行优先受理和派车。当家庭医生判断患者需紧急救治时,可通过登记的手机拨打120;当家庭医生判断患者不需紧急救治,但需尽快入院时,可向区转运专班提出申请,由转运专班负责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