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新春走基层 | 广铁7天发送旅客848万人 流动的中国重新“人间烟火”

2023-01-15 12:59:11    来源:中国网

(记者 唐佳蕾 通讯员 曾勇)1月14日,广州火车站新搭建的雨棚内人头攒动;广州南站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深圳北站股道上排满了一列列蓄势待发的动车组,站台上的旅客拎着行李和年货高高兴兴准备乘车回家过年,偌大的高铁站里洋溢着浓浓“年味”。广铁集团当日发送旅客突破160万人,同比增长两成左右,流动的中国让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作为全国春运发源地的广东省,进入了“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常态模式。

据广铁集团通报,春运前7天发送旅客848万人,日均发送121万人。旅客发送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各大火车站。未来几天内,铁路客流增势明显,每天还将有一二十万的增量。


(资料图片)

春运是一份档案,记录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历史,同时又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头走向。

80年代初,随着广东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奔赴珠三角,屡屡推高春运发送人数,也不断加大铁路运输压力。时至今日,铁路在春运中的长途主力担当地位一直未动摇。

翻开80年代初的春运照片,记录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珠三角地区第一代农民工,几乎都是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面相,打扮与时尚完全脱节。在广州火车站,肩担编织袋和棉被,手拿锅碗瓢盆;在各趟列车,人挤人,每个人脸上写满疲惫,车厢里弥漫着烟雾和各种气味。在珠三角的新兴城市里,他们从事最粗重的体力活,赚取工资供子女上学和家人生活。临近年关,带钱回家看望家人是最大的愿景。哪怕是站着、哪怕蹲着,只要能挤上火车就行了,回家过年是他们一年到头最大的期盼。

外来工发送量居全国首位的广铁春运,难就难在——节前出省难。每年春节前,上千万外来工在广州等着要回家!在没有高铁的时代,因为受京广铁路南段运输“瓶颈”制约,运力增长较为缓慢,远不能满足旅客乘车需求。每年春运,都是一场广东铁路运力与旅客出行需求的追逐赛。

到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后,广铁运力加速度明显大于旅客出省需求增长度。到今年春运,广铁管内20多条高铁齐发力,出省运力也大幅提高,旅客回家之路更加顺畅。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运也发生着变化。如今,在广州各大火车站,看到更多的是衣着时尚科技感十足的年轻人,他们拉着拉杆箱,穿着情侣装,手拿平板,戴着耳机。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铁让回家的旅程变“短”了,变的更舒适,更温暖,更便捷,更从容。

到202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复兴号动车组实现对31个省市区的全覆盖,超七成的旅客选择动车组出行。中国成为全球高铁第一强国,使人们的回家之路更顺畅了。

而我国春运的兴起,也极大地推动了铁路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因为高铁的发展壮大,铁路春运经历了从棚车、绿皮车到空调车再到复兴号运客的完美蜕变;高铁由春运的配角荣升为头号主角,推动铁路运能最大程度提升;日趋成熟和完善的高铁网络,在拓展旅客返乡路的同时,正不断改变着春运旅客的出行习惯、乘车方式与旅途体验。

与此同时,铁路春运组织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随着铁路售票分析、运力调配日益精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视频识别等高新技术运用日益成熟,随着站车乘降、地方交通驳接等便民利民措施不断出台,使得春运组织更快,春运服务更温馨,展现了大国春运的速度与温情。

华南理工大学靳文丹教授认为,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春运仍是外来工的春运。未来随着国家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更协调更均衡,珠三角的外来流动人口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届时珠三角的春运压力将变小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