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 16:57:16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3月11日讯(记者李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明确今年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这也是“双碳”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是绿色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减碳潜力。
(相关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建议,将闲置物品再利用形成的碳减排效果纳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进一步激励全民践行绿色消费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贡献。
刘锐告诉中国网记者,闲置物品再利用是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涵,是落实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中“再利用”原则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流趋势。
“碳普惠”是一种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通过对节能减碳行为进行记录、量化、核算、激励,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有效地激励全社会参与碳减排。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山东、上海等地纷纷出台“碳普惠”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文件,广东、深圳、成都等地也出台“碳普惠”管理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普惠”作为一种全民减排机制,目前还存在应用场景较少、标准规范不健全、数据衔接管理困难、普及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发挥“碳普惠”机制作用,促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需要进一步扩大“碳普惠”应用场景以及交易覆盖面,将更多低碳行为融入进来,同时在扩大覆盖面与目标人群的同时,统筹考虑借助电商平台推进规范运营,完善标准核算等问题。
张天任建议,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纳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降碳效益,确保低碳行为实现量化转换并参与激励反馈,既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又让公众从参与减排中获益。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主导,委托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梳理现有相关方法学基础,研究建立有关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碳减排方法学体系,明确亟需建立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清单,为促进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参与自愿减排行为认证核算提供方法学支撑。
当前,有部分城市已开始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浙江省湖州市就搭建了“铅蛋”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省 11 个地市、6009 家产废单位、298 家运力企业、50 家回收企业,
张天任表示, “双碳”工作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降碳”与“增长”的关系,“降碳”降低的是高碳经济,增加的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美丽经济,“增长”只有建立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才能使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而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布的《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1.0 版)》,保守测算,仅对比生产环节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十三五”期间,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达 25%。2020 年我国 10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3.8 亿吨,保守测算减少 8.7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 6.8 亿吨标准煤。
(责编: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