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北方高温天气两日后继续 今年为何热得这么早? 全球快消息

2023-06-19 17:56:38    来源:中国网

近日,我国北方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北京、天津等地气温相继打破同期历史记录。为加强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多地多部门部署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岗位人群防暑降温工作。

6月19日,受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迎来一次较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高温天气终于得到短暂缓解。不过凉爽短暂,21日起,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将再度发展。

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23日,华北东部、黄淮大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将出现日最高气温35~37℃的高温天气。24日~25日,华北东部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另外,因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未来几天,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的高温闷热天气也会增多。


(资料图)

高温天气提前“登场”与人类活动有关

6月15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预报。据了解,自2009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高温中暑气象预报以来,平均首发日期为6月28日,今年提早了13天发布。

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温天气提前登场早有端倪。据中央气象台统计,5月1日至6月10日,我国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出现高温天气,云南元江、四川攀枝花等地高温日数超过30天,云南元江、元谋、华坪、巧家、东川,四川米易、盐边、攀枝花等地持续高温日数达20天以上。

6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2023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在之后的两天里,全疆大部分地区有35℃~37℃的高温天气,天山北坡、吐鲁番市、哈密市的部分地区可达40℃以。而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温度更是再创新高达45.7度,此温度对于常年来说也是在七八月份才会出现。

为什么今年的高温天气来得如此之早?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分析称,一方面,受整体大气环流影响,在冷空气间歇期内,气温回暖速度较快,今年夏秋季总体有利于出现高温天气过程;另一方面,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受强大的暖高压脊影响,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增温快,容易形成晴晒天气,整体拉高了气温水平,也就把夏天提早带入了。

“监测显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2000年之后,入夏时间都呈现出波动提前的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夏季变得更早到来、时间更长,但这不意味着今年南北方将出现更罕见的大范围高温天气,需要我们持续关注。”胡啸说。

“我们一般将日最高气温达到35℃作为高温日,今年的首个高温日在6月上旬就已出现。”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指出,“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首日高温出现的平均时间会在6月下旬,进入本世纪以来提前到了6月上旬,从气候演变的视角看,这个提前量是值得关注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个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影响;另一是由于城市快速扩容发展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两种因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今年气候现象相对不够典型

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影响范围极广,其中内蒙古中西部、京津冀、河南中北部、山东中西、苏皖北部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40℃。

河北省气温更是“红一片”,成为全国最热的地方,气温榜前十均被河北城市包揽,石家庄成为今年首个冲上40℃的省会城市,张家口赤城、承德丰宁等地均刷新6月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网友调侃“河北热成了炣北”。

中央气象台称,此轮高温天气过程是华北、黄淮等地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地区或打破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过程预计持续至18日前后。

对于此轮高温为何如此猛烈?许小峰表示,初夏季节天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冷暖空气不那么频繁地交换,华北地区在暖性高压脊控制下,容易形成下沉气流,在辐射较强时,容易出现高温天气。每年初夏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天气,甚至比盛夏时温度还高。

夏天来得早意味着会更热吗?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指出,这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夏季气温是否偏高主要还是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从目前的预测来看,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强度低于去年,因此高温的强度应该也不会高于去年。但气候的预测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撑和持续的监测才能更准确。”

邬锐同时表示,今年的入夏比往年早,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周期变化,说明入夏时间比最近几年或十几年来讲更早,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变化是正常的,“今年的副热带高压相对不稳定,造成的气候现象也相对不够典型。”

多地多部门部署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岗位人群防暑降温工作

近期伴随持续的高温天气,“中暑”成为了热搜高频词。近年来,夏季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导致劳动者中暑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对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加强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各地有关部门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发放清凉物资等。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部署,协同推进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和各项职业病预防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主管部门要主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及工会组织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协同加强建筑施工、冶金、铸造、运输(露天装卸)、环卫、快递等行业领域以及炉前工、露天装卸人员、环卫作业人员、快递员等岗位和人群的防暑降温工作,提高工作主动性。

近日来,石家庄、辽宁等地持续遭遇高温侵袭,为确保一线环卫工人的身体健康,石家庄市持续做好夏季高温作业的防暑降温工作,缩短环卫工人连续作业时间,减轻人工劳动强度;辽宁省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向夏季露天作业的物流、电力、建筑、环卫等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送清凉物资、送政策宣传、送健康培训、送健康体检、送法律维权等方式,开展“送清凉”等活动。

山东省济南市城管全面执行环卫保洁差异化作业时间,气温超过35℃当日中午11点至下午4点停止保洁人员户外作业,气温超过38℃全天停止户外作业;对于建筑工地的施工工人,济南将实行“避中间,抓两头”的避高温措施,日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11时至15时停工;37℃以上40℃以下时,11时至16时停工;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当日停止施工。

此外,中央气象台气象专家提醒,北方地区天气炎热,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弱人群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注意避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工作。

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工会网报道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