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日本排污入海是没有先例的冒险 并非“最优解”

2023-07-08 11:1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日本排污入海是没有先例的冒险并非“最优解”

作者 苏婧欣

本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日本政府欲将此作为展现排污入海正当性的“大旗”,以平息国内外的反对声音。但日本真的拿到排海“通行证”了吗?日本只有“排海”一条路可以走吗?


(资料图)

中国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顺平、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余雯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此次的报告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其结论难以服众。日方排海方案是没有先例的冒险,并非“最优解”。

IAEA报告难以服众

IAEA的综合评估报告一经发布便引发国际社会各方质疑。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指出,该报告未能消除各方对核污染水危害的担忧。

赵顺平指出,IAEA是在日本政府单方面作出排海决定后,应日方请求开展审查评估的。在评估任务中各方专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并未完全形成一致意见。而且排海可能造成的影响除放射性环境影响外,还涉及社会、心理、经济、海洋生态等诸多方面,日方当前展开的评价并不全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余雯认为,该报告只针对直接排海这一个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且只采用日本单方面提供的数据,在独立性和科学性上都有待商榷,其结论难以服人。余雯指出,日方排海方案更需要由日本周边国家实验室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长期评估。

没有先例的冒险

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指出,日方的排海方案是没有先例的冒险,充满不确定性。

余雯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她称,将如此大量的高浓度核污染水直接排入到海洋环境中在国际上没有先例。目前全球关于核污染水对环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的研究仍不充足,在还不了解这些后续影响的情况下,贸然作出排海决定是非常冒险的。

赵顺平也指出,自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尚无先例。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辐射防护三原则中的正当性原则来看,日方此举没有对人类的有利贡献,只有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不正当的实践行为。

此外,日方坚称经过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并无不同,但该观点遭到两位专家一致否认。

赵顺平指出,这二者来源不同、放射性核素种类不同、处理难度也不同。他称,日本核污染水来自事故后注入熔融损毁堆芯的冷却水以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处理难度大。相比之下,核电厂正常运行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排水、地面排水等,含有少量裂变核素,在采用技术处理、经严格监测达标后有组织地排放,排放受到严格控制,排放量远低于规定的控制值。

余雯也称,受事故影响,日本即将排海的核污染水在形成过程中与堆芯有直接接触,接触到堆芯中上百种放射性核素,这与正常核电站运营产生的废水有本质区别。

排海并非“最优解”

那么,日本核污水处置只有“排海”一条路可以走吗?

赵顺平认为,日本政府选择的排海方案并不是“最优解”。他称,日方之前准备了包括地层注入、蒸发空气排放、电解氢气排放等多种方案,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若干年后或有更优的处置技术,但日方却选择了最便宜、最方便的方案——直接排海。

“(这种方案)对人类、特别是环太平洋的邻国,是一种最不利的方案。”赵顺平指出,海洋是全人类的资源,太平洋也不是日本一家的,判断方案是否最优必须站在全人类利益的角度,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为自私的行为。

余雯指出,如果日本执意排海,那么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洋流扩散到整个太平洋,甚至其他大洋。这些核素也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不同的海洋生物乃至人类体内,从而影响环境与生态安全。(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