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8月24日难道要成人类灾难日?

2023-08-24 11:13:09    来源:中国网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污染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放入海。尽管此举招致日本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但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仍宣布于今年8月24日启动排海计划。

东京电力公司当地时间24日上午10时左右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召开临时记者会,宣布核污染水排海将在当地时间今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时)启动。今日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有多大?

将蔓延到全球海域 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8月22日,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详细步骤:排放前在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确认浓度降低到预想的水平,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影响范围将有多大?2021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院士张建民、副教授胡振中团队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并实现了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中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研究认为,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来探究生态环境对于放射性物质的敏感性,确定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最终判断排放行为对于整个海洋和人类的影响。

一家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会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或导致人体细胞死亡和DNA损伤,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高之国对媒体表示,目前国际学术界有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福岛核污染水中有64种核放射性物质。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杨华指出,核污染水有巨大危害,日本将核污染水和核废水混为一谈,是偷换概念。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院教授王悠认为,民众关注的不仅仅是日本当地的海鲜。如果环太平洋海域的渔场被波及,这些海域的海产品都会受影响。

日本工程技术专家后藤政志表示,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后有各种破坏路径,比如铯会对甲状腺产生影响,锶会侵入骨骼,即使微量也会对局部器官产生很大破坏,发生局部癌变的风险增大。

今年7月,在韩国国会议员及渔业团体就核污染水排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议员、“阻止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对策委员长魏圣坤表示,尽管日本的排放计划持续30年,但带来的危害或将持续200年。

处理后的核污水能达到安全标准?

不断“洗白” 不断“翻车”

两年多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质疑。日方迄未解决国际社会关于核污染水净化装置长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数据真实准确性、排海监测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关切。

东电公司称,将通过多核素处理设备(ALPS)等对核污染水进行反复净化,可将水中除氚之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净化至达到日本国家环境排放标准。对氚则采取海水稀释的方式,使之浓度降至日本国家标准的1/40,最后排入海中。

然而,韩国政府5月派团赴福岛第一核电站考察时获取的资料显示,ALPS从2013年至2022年共发生8次故障,该设备能否长期有效运转有待进一步观察。联合国有毒物质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曾表示,日本处理核污染水的过程中,“高级液体处理系统”存在技术限制,所以无法保证能够成功。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坚持把ALPS处理过的核污染水称为“处理水”。2020年,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在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时,曾询问处理后的核污水能否饮用,东电工作人员回应称“如果稀释的话就可以喝”,但是菅义伟最后却并未饮用。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日前表示,将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阶段持续进行公正、独立和客观的安全审查,以确保所有活动继续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此前,日本政府曾邀请该机构评估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但评估报告被质疑是为日本“背书”。《东京新闻》报道,IAEA本身就是一个促进核能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机构。据日本《外交蓝皮书》记载,日本外务省2020年对该机构的拨款总额高达63亿日元,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力规制厅等政府部门还向其派遣多名职员。

今年7月,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这份报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参加评估工作各方专家的意见,有关结论未能获得各方专家一致认可。日方在排海的正当性、净化装置的可靠性、监测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此外,曾任《朝日新闻》记者的牧内昇平经过调查发现,日本政府在2021年度补正预算中拨出300亿日元设立的“排海对策基金”,其中约30亿日元被用于公关宣传,企图洗白核污染水排海举措。为宣传福岛核污染水的“安全性”,日本政府还曾推出核污染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氚”的吉祥物,受到大批民众的抵制和投诉,海报和视频仅一天就被迫下架。

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5月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体内发现,放射性元素铯的含量达到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定标准180倍。日本福岛县环保人士米山努认为,放射性元素都有半衰期,现在没必要慌忙排海,“对于排海的决定,我们非常失望,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抗议下去。”

核污染水是否威胁食品安全?

中国已禁止进口日本十县食品 不建议效仿韩国囤盐

日本执意排放核污染水的行为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中方等利益攸关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当、不合理、不必要。

“我们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为海洋环境的灾难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就必须为此承担历史责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多次作出回应:日本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此举极端自私,极不负责任。中方严重关切并强烈反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22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时强调,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撤销错误决定,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善意沟通,以负责任方式加以处置,避免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和危害。如日方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于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当前,正组织开展 2023年度监测。后续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

据悉,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8月24日起禁止日本东京、福岛、千叶、栃木、茨城、群马、宫城、新舄、长野、埼玉10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并对日本食品加强检测,每天公布辐射检测数据。今年7月,中国海关已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

据媒体报道,由于担心核污染水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韩国盐价大涨,引发民众囤盐。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指出,我国对食盐有严格和完善的标准体系,且产能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不建议效仿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多家以井矿盐为基础生产、以国内养殖淡水鱼产品为主的盐业、渔业公司日前也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产品和作业范围受核污染水排放影响有限。

综合人民网、央视新闻、中新网、澎湃新闻、观察者网等

编辑:彭瑶

编审:魏婧

关键词: